古琴博大精深:八音弦为最 古琴为首

       古琴艺术不仅是一门音乐艺术,实际上它集中国传统音乐、文学、艺术之大成,其内涵博大精深,积淀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。从它的创制到它的发展、定型,从它的演奏艺术到它的律制、琴谱、美学哲理等,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宝藏。

       古琴,从乐器的角度来讲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典范,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最高峰。

       汉代恒谭《新论》说:“八音中惟弦为最,而琴为之首”,就是说琴是所有乐器的冠军、领袖,古琴的这种崇高地位是由它以下多种品格决定的:

      音域之宽:
      古琴的音域从第一弦散音大字组C音到第七弦第一徽按音小字三组d3,共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,在世界所有乐器中,除钢琴外,再没有比古琴音域更广的了。但钢琴是键盘乐器,84键也就是84个音位,而古琴是多弦无柱乐器,同一个乐音可以在七条弦的不同音位发出,计有按音音位147个,泛音音位91个,加上散音7个,总共有245个音位,再加吟揉绰注、上下撞逗所得音,古琴音位之多,就连钢琴也是无法望其项背的。

       音品之纯:
       品质二字,通常是不可分拆的一个单词,但在音乐中,音品和音质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,音品主要是由乐器使用何种乐律所决定的,乐律很多,最重要者有三:即三分损益律(又称五度律)、纯律、十二平均律。键盘乐器(如钢琴、风琴)以及各种有柱(俗称码子)的乐器(如月琴、琵琶、吉它等)都是使用十二平均律,其好处是易于旋宫转调,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,就是有些音不纯,与五度律及纯律相比,除同度与八度外,平均律的大二度低4音分,纯4度高2音分,纯五度低2音分,而在大三度、大六度、大七度,则分别比五度律低8、6、10音分,比纯律高14、16、12音分,现以通行的大音阶为标准,将三种乐律的音名用音分记出,比较如下表:

       音质之雅:
       音质是指乐器的音响物理学状态,有柱的打击或弹拨弦乐器(如扬琴、琵琶、月琴之类)发音铿锵响亮是其优点,但发音延时短促,为取得长时值音就需要不停地轮指或用竹片敲打,这就发生大量颗粒音,细碎音,音质偏嘈杂;无柱的弓弦乐器(如提琴、二胡等)发音曼延婉转,没有颗粒音细碎音的嘈杂,但缺乏铿锵响亮,音质偏软;而古琴之音则刚柔相济,既有弹拨乐器的铿锵响亮,又有弦乐器的悠扬婉转,而且“大声不震哗而流漫,细声不湮灭而无闻(《新论•琴道》),综上优点,故称古琴为雅音之典范。

       音色之富:
       音色是由乐器的材质、形制、构造、取音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的。从材质上看,古琴共鸣箱用材为上桐下梓、桐纹理细致均匀松软而较轻,使发音清脆、透彻、醇厚;梓木则纹理紧密、坚硬而沉重,不仅使琴体牢固不易变形,更重要的是面板的发音得到良好反射和回响。使琴音圆润饱满,古琴通体布满经多次涂刷、抛光的生漆,用鹿角研磨成极细粉末的鹿角灰(一种中药)作为漆胎,与生漆调匀遍涂琴体,待阴干后磨平,经数次同样工序直到漆层达到相当厚度,这种厚漆层既利于保护琴体,又因有鹿角灰而产生的纳米孔隙而利于共振和透逸。

       北宋晚期以后,又出现“八宝灰”漆琴,即在鹿角灰中掺和黄金、白银、玉石、珍珠、玛瑙、珊瑚、贝壳等粉末,以此漆灰所制琴,漆色如满天繁星,晶莹透亮,更富敲金戛玉之音色。琴弦使用蚕丝,使琴音圆润、古朴、淡雅。从形制构造看,古琴的音箱,不像别的乐器那样薄板粘合,其面板和底板都是整木掏空而成,其音箱壁厚,内部又有暗槽及纳音等特殊结构,所以发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吸引力。琴腹内,头部有两个暗槽,一为“舌穴”,一为“声池”。尾部也有一个暗槽,称为“韵沼”,与龙池、凤沼相对应处,各有一个“纳音”,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“天柱”,靠尾一侧有“地柱”,这些装置使古琴在发声之时,“声欲出而隘,徘徊不去,留有余韵”。

       从取音方式看,古琴有泛,散按三种音色。所谓泛音,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,右手同时弹出之音。其音清脆高远,若隐若现,轻盈活泼,缥缈入仙,如天外之声,有“浮云柳絮无根蒂”之喻。故称“泛音法天”,有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之意。

       泛音以七徽为中心,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,可弹出泛音91个。泛音之多,应用之频繁,是古琴的最大特点,散音法地,所谓散音。是左手不按弦,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,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,恢宏旷达,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,如大地般坚实,有“勇士赴战场”之喻。 取“地德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之意。“按音法人”,按音即是左手按弦,右手同时弹出之音。

      按音的特点是婉转抒情,圆润细腻,如人倾诉衷情,有“昵昵儿女语”之喻。琴的按音最多,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,是琴最具表现力之音。三类音色,天籁、地籁、人籁俱在七弦古琴之中。因其以上诸多优点、古琴成为众乐典范。

18600426367
  • 微信号:18600426367微信二维码